是的,据调查,现在年轻人中有高达37.1%的人在相亲中找到了对象 。我们在众多相亲中发现不少人在相亲时持有两个的错觉——
错觉1. 只要展现自己的优秀就能留下好印象
与心仪的相亲对象初次见面时,一些朋友可能很想向对方证明自己是优秀的,从而给对方留下好印象。但是,直接炫耀显得骄傲,闭口不提又让人心有不甘——在这种矛盾的心态下,一些人错误地选择了一边谦逊一边自夸……
刚出来打拼没多久,没攒上多少钱,在上海这地方就够买套小公寓而已。
……
研究指出,谦逊式自夸起到的往往是反效果——对方不会因为你的优秀喜欢你,还可能因此讨厌你。既想自夸又想谦虚,会给人强烈的不真诚感。
换句话说,想塑造好印象,表现得真诚比表现得优秀有效得多。
相亲过的一些对象,特别喜欢旁敲侧击地告诉我自己有多优秀,有时候相亲局聊着聊着成了炫耀局,感觉挺没意思的。其实我不需要对方有多优秀,我只想找个感觉对的人而已。
——山山,女,26岁
错觉2. 我得表现完美,才能在相亲局里快速脱单
很多人希望在相亲时有一个完美的约会,呈现一个完美的自己。受这种心情影响,我们可能格外纠结自己身上微小的不足和缺陷,稍稍出错就会焦虑不安。
这其实是一种“聚光灯错觉”,即误以为自己的每一个缺陷在对方眼里都很明显,犹如打了聚光灯一般。然而,大部分情况下对方并不会像我们自己那样在意这些细节,因此完全不必感到焦虑。
另外,相比呈现一个毫无缺点的自己,不去掩盖自己的不完美,敢于暴露自己真实的缺点,在对方眼里可能反而更有吸引力。毕竟,拥有犯错的勇气,也是件很迷人的事。
我一个朋友相亲遇上自己喜欢的女孩,也不知道怎么想的,送了对方一袋开心果,被我们嘲笑了。当时他也后悔,觉得自己的行为很蠢。结果后来这两人成了,听说对方觉得他这人虽然很不会送礼,但挺有趣的。
——山山,女,26岁
虽然我们鼓励大家用更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去看待相亲,但有一些相亲,我们还是提醒大家谨慎——
很多人感觉相亲很不自在,这很可能是受“相亲市场”这个概念的影响。在“相亲市场”这一话语体系中,每个人都成为了市场中的商品,而不再是独立的个人。我们为对方标价的同时,也把自己当成了可以与对方等价交换的商品,从而进入了自我物化的状态。
这个状态中,即便找到了合适的对象,也更像是市场中的一次买卖行为,而不是在寻求建立真正的关系。研究发现,自我物化会让人忽视自我的价值,并且让双方都对关系更不满意。
一些大规模的线下相亲活动,拼外貌拼年龄拼职业,彼此根本只是一个标签,无法感受到人作为人本身,也了解不到性格和价值观。
——六六,女,32岁
然而,将双方进行标价的观念深入人心。当被问到“你认为,当人们在判断相亲对象是否能成为结婚/恋爱对象时,最看重什么?”时,选择最多的四项分别是“经济条件”(20.33%)、“人品性格”(18.03%)、“家庭背景”(14.75%)和“颜值身材”(13.11%)。
不少人下意识地认为,这些内容是会被打分的。想要在相亲市场中受欢迎,提高成功率,ta们需要提高自己的“分值”。
但我们需要清楚,不论是什么形式的相亲,保持真实都是重要的。并且,只有将自己和对方都看作完整的人,并怀着真诚的好奇心去探索对方,才有可能找到喜爱着真实的自己的那个ta。
同时,切忌“凑合”。
可能不少人认为,找不到对象了才会选择相亲,因此在相亲中找对象需要“退而求其次”,不能“吹毛求疵”,选择和没有感觉的人在一起。
但是,选择相亲并不代表我们不值得拥有一段好的感情。如果我们渴望亲密的联结,渴望发自内心的共鸣和热情,不妨信任自己内心的情绪,因为它有时比我们的仔细斟酌更能预测我们未来关系的走向。
之前有个相亲对象很主动地追求我。虽然不讨厌他,但相处下来我真的对他一点感觉都没有。周围很多人都说他对我很好,一直劝说我接受,但我觉得这样对自己不负责,对他也不负责。后来跟他说清楚了之后两人好聚好散。
——欧文,女,30岁
心理治疗师指出,我们有时候需要以审视一份工作的态度来判断我们是否要进入一段关系。如果我们在找工作的时候,不会单纯因为老板看重自己而接受一份自己并不想做的工作,那么我们同样也不应该仅仅因为对方喜欢自己,而接受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拒绝,是对这份关系的尊重,也是对自己负责。
希望大家在对相亲保持开放心态的同时,也记住,不论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寻找另一半,我们都是完整的人,而不是可以等价交换的物品。
互动:你有过相亲经历吗?你有什么奇妙的相亲经历?快来留言告诉我们吧~
编辑 | 安徽相亲网
图片 | 来源于网络
微信ahxiangqin | 电话0551-65571786
抖音ahxq077
@安徽相亲网
确认过眼神你是我爱的人
您的最后一次相亲交给我们扫码关注